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日本制造 “神話”,正如大家預料的一樣,開始加速崩塌。在,又一丑聞傳來:日本東麗株式會社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東麗HC(Toray hybrid code)株式會社(愛知縣西尾市)篡改了輪胎補強劑等產品的質量數據,涉及時間超過八年!
覆巢之下無完卵!
沒完沒了的丑聞,讓信任危機開始蔓延,日本制造業已然進入了“黑暗時刻”!
(一)
沒有對比沒有殺害!曾經的日本制造,小到一只馬桶蓋、電動牙刷、吹風機,大到汽車、機床、新干線,都被冠以“###工藝”、“精益求精”這樣的美譽。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去日本買只馬桶蓋》一文中,描述了這樣一番場景:“……這款馬桶蓋一點也不便宜,售價在2000元###左右,它有抗菌、可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等功能,大的“痛點”是,它適合在所有款式的馬桶上安裝使用,免稅店的日本營業員用難以掩飾的喜悅神情和拗口的中文說,只要有中國游客團來,每天都會賣斷貨……”
然而,2017年的日本制造,卻成了“造假”的代名詞。 從日本大安全氣囊制造商高田公司生產“殺人氣囊”,到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對檢驗數據造假,到汽車制造商斯巴魯“質檢造假丑聞”, 再到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材料下屬的三個子公司被曝存在出廠產品技術參數造假問題, 如今,日本強的纖維制造商東麗也陷入了泥潭。
重要的是,東麗并不是終止符, 日本制造企業環環相扣,“多骨諾效應”正在顯現, 正如東麗株式會社的社長日覺昭廣稱,“若沒有發生神戶制鋼所數據造假事件的話,我不打算公布?!笨梢哉f,這些事件,在不斷刷新人們對日本質量的認知,而“日本沒有假貨”,早已從神話變成了笑話!
恰是這些笑話,也讓我們在2017年,見證到了眾多日本企業家“彎腰90度”,堪稱教科書式的道歉!有人覺得日本制造業雖然造假連連,但卻勇于自揭家丑,憑這一點,比其他的很多企業有良心得多。
(周二,在東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東麗工業公司總裁Akihiro Nikkaku為子公司的數據造假丑聞道歉) 事實上,日本企業之所以選擇把家丑外揚、高調公開道歉,是因為,###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紙終究是包不住火,與其等人揭發,倒不如自己先主動認錯,及時給出應對舉措,這樣反而會給人一個誠懇的印象,以便盡可能地消除負面影響,而這種理念,更多的是民族"道歉文化“使然,和企業經營理念的好壞,并沒有太大關系。
其實,在企業決定造假、棄客戶安危與不顧的那一刻起,已經沒有良心可言,###于事后的自揭家丑也好、電視“謝罪”也罷,無非是想息事寧人,這樣的日本企業,和其它被揭發造假的企業,哪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如果硬要說上一個,無非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二)
透過現象看本質! 這一系列造假事件,也讓我們看清了當下日本制造業步履維艱的現狀。在兩個星期前,東芝,這個有著長達142年歷史的巨無霸,卻在無奈下,將東芝電視95%的股權以129億日元(約###7.53億元)賣給了海信。
話說,這已經不是東芝靠“業務甩賣”來茍延殘喘, 除了此次的電視業務,東芝已經將圖像傳感器業務出售給對手公司索尼;將主業務為生產及銷售電視機及洗衣機的印尼分公司出售給中國創維;將以醫療成像設備為主體的東芝醫療業務(核心業務)給佳能;將旗下白家電業務80.1%的股份出售給中國美的;可以說,現如今的東芝已經到了賣無可賣的境地!更令人唏噓的是,東芝的落魄并不是個例,近年來,曾經###一個時代的三洋、夏普、索尼、三菱、鈴木等日本知名企業,也都陷入虧損的泥淖如法自拔,不得不變賣家產絕地自救。
而和日本制造業的整體衰退不同的是,中國制造業卻在冉冉升起:在《財富》500強的名單中,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十四年增長,2017年達到了115家,美的、鴻海、上汽、聯想、吉利等大家熟知的企業也都悉數在列,而日本企業僅有51家上榜,對比20年前減少近一半。風云萬變!市場是如此的殘酷,卻又是如此的公平,“日本制造”名譽受損所留下的市場空間,無疑給了那些踏踏實實、埋頭苦干的中國企業趕超的好時機,機會偏愛用心的人,擼起袖子往前沖的時刻已然到來!
加油,中國制造!